新闻网讯 为响应国家重大应用需求、夯实校企协同创新根基,发挥学校“医学+”“纺织+”“系统+”等学科群和人工智能学科等综合交叉创新优势,10月28日至30日,校长魏志强带队赴深圳、苏州、上海等地重点企业与科研机构洽谈产学研合作。


立足青岛大学系统科学学科优势,魏志强以“海洋非线性复杂系统”为核心研究视角,应邀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智能海洋技术与装备前沿论坛”上作了题为《深蓝大脑:重大应用场景驱动下的海洋大数据分析挖掘》的主旨报告。本次论坛由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等单位联合承办。报告中,魏志强系统剖析了重大应用场景驱动下的海洋大数据分析挖掘的需求与挑战,阐释了深蓝大脑综合运用“汇、融、识、算”四类核心技术应对上述问题的解决路径,并展示了其在典型场景中的应用成效。
论坛后,魏志强带队先后赴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海洋大学(筹)、亨通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实验室、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专题调研,与各单位负责人深入交流,共同探索以重大应用需求牵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并就共建研发平台、共育专业人才等产学研合作方向达成共识。
在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围绕医疗健康领域发展需求,就推动机器人技术与临床应用深度融合达成合作构想。双方明确,机器人技术的突破需以重大应用场景为依托,青岛大学所具备的丰富临床资源与精准需求导向,将为机器人在心超、护理、手术辅助等领域的创新实践提供关键支撑。双方将以“医工交叉”为核心方向,重点聚焦心脏超声机器人等技术门槛较高、临床需求迫切的领域开展联合攻关,通过“临床场景+技术平台+专家经验”的深度耦合,研发兼具临床价值与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共同构建从底层技术、模型算法到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力争在智能机器人赋能医疗健康等领域形成示范性成果。
在南方科技大学,青岛大学一行拜访了欧洲科学院院士、南科大海高院院长、深圳海洋大学筹建负责人林间,并与研究院相关研究学者座谈交流。林间介绍了“深圳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深圳海洋博物馆”(简称“三海”)项目的最新建设进展与成果。双方围绕高校学科建设、产教融合及办学模式创新等议题开展深度交流,就新时代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交换意见。双方表示,青岛大学在海藻纤维等先进海洋生物基-健康医用纺织材料及高端制品方面的科研优势、产业赋能经验与深圳海洋大学(筹)的新兴学科建设高度契合,将持续深化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领域的沟通,为推动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在亨通集团有限公司,双方立足各自优势,围绕抢抓“十五五”国家重大专项布局机遇、深化校企协同创新达成共识。亨通集团依托其在光纤通信、新能源、海洋观测领域的成熟产业布局、技术创新成果,及在海洋能源互联、智能化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与青岛大学在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科研人才优势形成互补,双方将聚焦海洋科技、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强化顶层设计,重点推进海底“通感算一体化”等创新方向的研发与应用。同时,双方将加快推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共建,通过人才共享、项目共研、成果共创打造校企合作新范式,在共同攻克关键技术瓶颈、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全力实现国家级科研平台申报、重大专项联合攻关等方面的突破。
在苏州实验室,青岛大学一行拜访了实验室副主任、中科院院士蒋成保,并与实验室科研骨干展开深入交流。魏志强介绍了青岛大学聚焦“非线性复杂系统的智能计算”学科主线,以“医工交叉”为特色的学科发展路径。双方将在以下方向强化合作:一是在高分子材料与特种纺织领域,学校在特种绳缆、高性能纤维等方向具备一定基础,致力于满足深海探测、高压传输等国家重大需求;二是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特别是在聚合物固态电池等方向,学校正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的新能源材料研发平台;三是在医工交叉领域,学校聚焦类器官、智能医疗器械、健康医用纺织材料等前沿方向,旨在通过临床需求牵引带动生物医用材料的创新研发与转化应用。
在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魏志强介绍了学校AI赋能产业的路径。在医疗健康领域,联合院士团队打造医疗大模型,提升诊疗水平与服务效率;在海洋经济领域,携手山东港口集团,通过AI大模型整合“港口运营、船舶航运、海上风电”等关键场景,以解决实际作业中的痛点难题。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学校正规划构建多层次、分布式算力网络,将通过“AI+产业”模式,打造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产业创新集聚区,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双方将在自主研发的国产AI算力装备的基础上,围绕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共建、面向海洋及医疗健康领域的行业大模型研发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国产算力与行业需求的深度融合,为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贡献力量。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科技处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活动。